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我与香港《经济日报》记者潘攀就微软转型、我的管理理念与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此与大家分享。


文:潘攀


全球IT(资讯科技)业处于划时代变革,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表示,在这场转型战中,微软会发挥全能DNA优势,采取「云+端」一体化战略,也将彻底颠覆研发模式。

过去几年,曾经称霸全球PC(个人电脑)行业的微软脚步慢了下来。2007年,苹果成功推出第一代iPhone,谷歌也高调使用安卓操作系统,电脑产业进入「后PC」时代。2010年,苹果又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iPad,将移动平台继续做大。


移动领域失先机 盼后来居上


但是,微软在移动领域始终犹豫不决,虽然随后与三星、HTC合作推出智能手机,又与诺基亚联合推出微软操作系统,但始终未有大起色,令外界质疑37岁的微软是否已经失去创新能力,步入「中年危机」。

「微软在过去几年的确有战略上的失误,或者是执行方面没有配合好。」作为统领这次「微软革命」的指挥官之一、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 在北京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指出,IT行业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抓住所有机会,重要的是当你在失去的时候能不能再追上和超越,「微软是善于后来者 居上的,如果回顾一下IT历史,微软的Word其实是后来者,把WordPerfect吃掉了;Excel我们是后来者,把Lotus吃掉了;还有 Email,过去是IBM做起来的,现在微软占了70%的市场。」


庞大数据运算+先进终端设备


总裁宣布辞职、收购诺基亚、推出surface2,微软近期以多个重要举动向外界展示其转型决心,IT业的战场已经从移动领域转向「云计算」,微软也等来了再次崛起的机会。

2010年,微软推出云计算平台「天蓝」(Windows Azure Platform),与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谁能够抓住「云」的先机,就将成为新一阶段的IT霸主。

张亚勤称, 未来的IT业将是「云+端」的时代,即庞大的数据运算能力和先进的终端设备,微软具有优势,「在云计算方面,只有微软可以做到『公有云』(Public Cloud,第三方提供一般公众或大型产业集体使用的云端基础设施)与『私有云』(Private Cloud,供机构或企业各部门共享数据中心资源的云端基础设施)平滑过渡,不会有泄露信息的『缝隙』,这对于企业信息的安全性来说非常关键。」

而在「端」的方面,实质是操作系统的统一,可以跨越PC、平板、手机、电视机、游戏机及汽车等不同的终端媒介,「这正是微软最大的优势,我们是最有希望最快做到这一点的。」张亚勤表示,微软的长处就是「全能」,随着未来手机和平板、企业用户和消费者用户的界限愈来愈模糊,只有「全能」才能突围,「微软有这样一种DNA的优势。」


用户迫转型 冲击中寻机遇


事实上,IT业的变化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张亚勤坦言,是用户的需求将微软迫向转型的十字路口,要求微软必须做出改变,「这对微软来说,是冲击,也是机遇,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微软将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

他补充说,微软的变化已经发生,如产品研发的模式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过去是「瀑布式」的产品规划、研发、测试、推向市场,现在则是将这些步骤结合在一起,随时推出新的服务。

「比如说,Windows视窗和Office软件的软件周期过去是3年,现在基本上是随时更新,是一种全新的24×7的实时运营状态」,张亚勤强调,用户的习惯在发生变化,以前我们做产品研发,看到的往往是用户3年之后的需要,现在市场在随时变化,年轻的用户甚至自己也搞不清楚明天的需求,所以微软要变得更加快速、敏捷,随着用户去改变。

「以前每一个更新要用很长时间,但是很大的变化,就像准备一顿大餐要很久,但很美味;现在则是随时推出新的小玩意,像吃快餐,微波炉一热很快就可以吃 了。而且生态系统中的伙伴,还能基于Office 365的开发介面,自订开发各种有趣的外挂程式,比如维基百科、韦氏词典等,这类外挂程式应用增长的速度,让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过目不忘小神童 12岁升大学

 

除了作为微软保持创新力与竞争力的指挥官,张亚勤早已因另一身份在内地为人熟知——「神童」,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80年代内地涌现出的一批「神童」中,张亚勤并未像很多少年天才那样中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魔咒,而是一路满分,不断超越自己。

张亚勤不迷失 抱平和心态

1966年,张亚勤出生在山西太原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在幼年时期就因「拍照式记忆」成为当地的小神童,也因为这种过目不忘的天赋,连续跳级,11岁就上了高中。

1978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当时一个名叫宁铂的13岁少年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在全国掀起一股「神童热」。12岁的张亚勤立刻决定参加高考,他用半年时间学完高中三年课程,一举考上中科大少年班,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

中科大学习5年后张亚勤又继续攻读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并在20岁时成为中科大最年轻的硕士研究生;23岁拿到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4岁掌舵微软中国研究院;38岁被比尔盖茨任命为微软全球副总裁。

昔日的少年伙伴如今已经散落世界各地,当年的「中国第一神童」宁铂因为放弃考研(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直默默无闻,更在2002年遁入空门;而一路平 步青云却并未令张亚勤迷失在「天才」的光环里,反而令他的人生观愈来愈简单、质朴。谈及自己的成功,张亚勤说,平和的心态是最重要,「我从没想过每天要比 别人更好,只是要求自己今天能不能比昨天好一些。」

「现在有很多的人专业换来换去,一会儿去搞金融,一会儿去创业,甚么火搞甚么,这样的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要甚么」,张亚勤说,人生应该有不同的经历做不同的事,但做事不能强迫自己,更不能为了别人怎么看你,社会怎么评价你去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 

 

管理3千聪明人 如情侣拍拖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有3,000多个聪明人,如何统领这么多「聪明脑袋」?张亚勤指「天才团队」管理之道,就像与恋人「拍拖」一样,将心比心。


选优秀员工 给自由空间


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曾经说过,「当你的手下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但当你有50个的时候是最痛苦的,谁都不服谁。」不过,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里却有3,000多个聪明人。张亚勤形容,他的「天才团队」管理之道像「拍拖」,选择优秀忠诚的员工,再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2010年1月,微软宣布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升级为亚太研发集团,张亚勤的角色也由科学家转变为管理者,将最初不到10人的研发团队扩展到3,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并形成高智而和谐、自由但有序的企业氛围。

张亚勤表示,在管理方面,首先要吸纳优秀人才,在招聘员工时,除了专业成绩之外,他最看中一个人的诚信和悟性。有了好的人才,就要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放权最重要 相守一辈子


在张亚勤的管理理念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放权,他曾说,在管理聪明人的时候,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路给他们」,因为聪明的人通常比较有个性,要依据不 同人的性格给予不同的环境,管理就一定要因人而异,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因为这些人才来的目的不是为你打工,而是你希望他们对公司的研究方向有所贡献。

在微软研究集团内部随处可见平等、自由的细节,张亚勤不喜欢员工称他为「张总」,而是以「亚勤」相称。他说,与员工相处其实和与恋人相处没有甚么不同,最终归于将心比心,「我们要找真诚、优秀、有共同语言的,对你忠诚的,然后你也会对他好,大家就可以一辈子相守。」 


「港欠创业精神 留不住人才」

 

上海自贸区令香港担忧终会被取代,作为香港科技大学荣誉院士、兼任教授和内地多个省市政府顾问的张亚勤指,香港似未能留住人才,缺少创业精神,须变革并以底特律破产为鉴。


硬件占优 能吸跨国企业


集合3,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软件工程师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是一个高度创新和多元化国际化社区,这本应该与香港的定位不谋而合。

当被问及微软为甚么没有选择香港作为研发总部时,张亚勤坦言,「人才在内地,香港虽然在校园里有很多科技方面的人才,但培养之后却走到内地、美国,都没有留在香港,这是香港的问题。」

张续指,香港在硬件方面具有很好的创业环境,包括人才储备、税收政策和企业注册流程等,但在香港文化中却缺乏创业精神,「这个社会的价值观认为穿西装打 领带、在跨国企业工作是最体面的,年轻人不认为毕业之后找一个地下室,吃几年苦去创业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香港除了几十年前的几个创业家,这些年几乎没 有新的创业者。」

不过,他也认为,香港的低税率、良好的商业竞争环境,仍是能够吸引跨国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香港的城市定位是做金融、物流中心,这些竞争力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上海自贸区、前海都是想学香港的服务模式,这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比想像要长。」


需革新 勿蹈底特律覆辙


「香港要保持领先地位,需要去改变,要去培养科技创业的土壤」,他认为,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破产值得香港警醒。

「城市产业一成不变,最终的结果就是消失不见;西雅图则是相反的例子,从港口向制造业转型,然后变成软件、互联网、服务业的大本营」,他强调,每个城市 都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因为当下的优势最终是会被别人学会的,「等人家学会了你的东西,你如果没有更新的东西,那一定会出问题。」

他强调,城市化的核心是专业化,在特定领域形成突出优势,即是传统的金融行业,也有诸多可以突破的领域。 




话题:



0

推荐

张亚勤

张亚勤

64篇文章 9年前更新

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1989)。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 多媒体通讯及 Internet 方面的世界级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