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不久应“盛大文学”之邀,参加了“心概念”企业家作文大赛,记述了30年来穿行于中美之间的点滴经历和感受,也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http://www.qidian.com/ploy/enterpriser/Entrepreneur.aspx?Id=130835

 
重逢基辛格博士是二〇〇九年的四月底,美国首府华盛顿。

在百人会(Committee o f 100)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八届年会上,百人会将美中关系杰出贡献奖授予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当晚,年届八十六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精神矍铄不减当年。当他走上演讲台时,我和周围的人们不约而同的起身,鼓掌向这位老人致敬。

那一刻,我由衷地为基辛格博士而感到高兴。今年恰逢中美关系正常化三十周年,这个奖项对他来说,名至而实归。

一九七一年,正是基辛格博士成功地绕开美国国务院,辗转巴基斯坦,从而对北京实现了成功的“秘密访问“。他这一勇敢而富有远见的举动,使得曾经敌对多年的中美关系峰回路转。后来,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也开始步入了正常化。

时光荏苒,七年之前的二〇〇二年,我和基辛格博士曾在北京饭店顶楼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基辛格博士正率团访华,以纪念一九七二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破冰之旅。

站在紫禁城东侧的北京饭店楼顶上,远处的西山若隐若现,近处的长安街车水马龙,基辛格博士不由回忆起了尘封多年的北京往事。他对我说,三十年前,周恩来总理也是在这里带他远眺整个北京城。当时,周总理指着城内的烟囱林立,说北京多么的发达。面对此景此情,我当时不禁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一九七二年的访华演讲致辞中,正是尼克松总统引用了这句诗词,开始拉近了中美两国人民的距离。

基辛格博士可能没想到,当时的那次访华之旅也改变了面前这位年轻人的人生旅程。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年轻人的命运。

一九八六年,我还未届弱冠。当时,我满怀着理想和激情,将留学国外的第一站定在了美国华盛顿。在这里,我度过了难忘的四年求学生活,也打通了自己对现代科技认识的“任督二脉“。

在清风徐来的北京饭店楼顶,我向基辛格博士介绍了成立仅两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没想到基辛格博士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次日,他竟取消了原定游览长城的计划,来到了微软参观。

在位于希格玛大厦的微软亚洲研究院里,基辛格博士细心的询问起每位研发团队成员的成长背景,他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因为这里每一个人的经历看起来都那么的相似——在国内出生成长,从中国念完大学,然后到美国深造,最后又回到了中国工作。

我忘不了他当时的表情,那是一种充满了自豪和满足的表情。离别之时,基辛格博士对我说:“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啊,中美建交是中国对世界敞开大门的起点。“

为胡锦涛主席演示技术是二〇〇四的四月中旬,美国西雅图。

西雅图山光水色,是微软总部的所在地。胡主席首次正式访问美国,就将第一站选在了西雅图,足见胡主席对科技产业和微软的重视程度。

四月十八日下午,胡主席来到了微软总部,体验被誉为微软“最重要战略资产”的“未来之家“。比尔对胡主席的这次访问格外重视,他特意嘱咐熟稔两国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我为胡主席演示两项最新的技术。

由于行程紧张,华府对每个环节都做了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对时间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我的第一个演示原计划两分钟,没想到胡主席兴趣盎然,连续向我提了好几个问题,这个演示的时间最后不得不延长了一倍多。

胡主席也把他对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带到了比尔位于湖滨的私邸。在比尔的图书馆里,我注意到比尔收藏的达·芬奇设计水泵的原稿引起了胡主席的注意。后来,我才知道,胡主席早先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水利工程专业。

当时,在胡主席和比尔之间发生了一段颇为有趣的对话。多年以后,我的脑海之中依然能回忆起当时的细节。

走出“未来之家“之后,胡主席突然驻足,他说:“盖茨先生,你是中国的朋友,我们中国也是微软的朋友,我每天工作都要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比尔也很幽默,他对胡主席说:“您遇到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我随时候命。“

这一刻,我在荣幸之余,也甚感欣喜。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近距离感受到了两位政界商界领袖之间亲切的对话。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中美两国交流、中美科技交流的一个闪光时刻。

胡主席对微软的此次访问,我不仅感受到了祖国的成长与强大,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为能把从美国受到的教育和学识带回中国,为中美的科技交流服务,为祖国服务而备感自豪。

在北京申奥成功的次日凌晨,史蒂夫·鲍尔默就给我回了一封激情洋溢的电子邮件。

二〇〇一年七月十三日晚上,我是在北京的普拉纳酒吧度过的。当电视里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赢得2008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之时,烟花迅即划破了沉寂的夜空,整个北京城都沸腾了起来。

我和酒吧里的朋友们,在那一刻都欢呼了起来。认识的,不认识的,互相拥抱,互相祝贺。

凌晨三点,我才回到了家中。当时心潮澎湃难以抑制,久久不能入眠。于是我索性坐到了电脑前,给史蒂夫写了封邮件,与他分享此时此刻的美妙心情。

史蒂夫立刻给我回了邮件,他说很高兴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在邮件中,他还写道,“我也想指出,奥运精神其实和微软公司的价值观一脉相承——都鼓励个人放手追求极致成就,但同时也高度看重团队的力量,相信价值会因有效的合作而倍增,都追求不断超越自己、挑战极限和探索未知…..“

他的邮件让我陷入了沉思。正如史蒂夫所说的,奥运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界。在我内心,多年以来也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中国也能成为全球科技奥运的冠军和领袖之一。

二〇〇八年八月六日,我有幸作为一名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亲手在北京传递圣火。在紧握火炬的那一刻,我突然产生出一种想法,希望能有机会把心中的梦想火炬也传递下去。

十年前的晚冬,阔别祖国十多年以后我首次回国。当时,是“中国“、“微软”和“研发”这三个关键词吸引了我。开复在越洋电话里并没费多少口舌,就说服了我举家回国——当时,正是.Com经济风生水起的时候,回国的留学生们多在创建互联网公司,但真正投身于基础研究的却凤毛麟角。

那一刻,我好像又回到了那个背着行囊初到华盛顿的少年,满怀着激情与希望。不过这一次,我希望的是与同事一道,在中国打造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

比尔说:“它是微软一笔最大的财富。“比尔当时评论的是微软工程研究院,但是,今天“它”涵盖的范围肯定更为广泛。

在一九九七年的那次访华之行中,比尔敏锐的洞察到了中国的潜力。他对我说,中国一定会涌现出许多一流的工程师和一流的科学家。此行之后,他决定把微软的第二个海外研发中心——微软中国研发中心放在了中国。

比尔的远见得到了回报。微软在中国的研究机构以一种特有的速度,不断让比尔感到惊讶。

在很多场合,比尔都会把微软中国研究院作为研究机构成功的典范。他多次对微软的高管们说:“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每当我们向比尔直接汇报微软中国研究院所取得的成果时,都能得到他的嘉许和认可。

梦想在不断的发酵。

今天,微软在中国的研发机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二〇〇六年,集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合作多元职能于一身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了,二〇〇八年,微软在北京的研发园区又破土动工——我们所憧憬的世界级创新基地逐渐具备了雏形。从开创初期的十几个人到今天微软在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研发团队,我们用了十年光阴。

还记得二〇〇二年时,基辛格博士在参观完微软亚洲研究院后对我感慨说:“微软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为中美间的科技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也许是冥冥中的相互呼应,这十年也正是中美关系迅猛发展的十年。

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我们不断践履着自己的梦想,也一次次超越了我们的梦想。

回国工作以后,我与母亲曾有过一次促膝长谈。母亲肯定了我这么多年在外取得的成就。她说:“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你的成就已经超出了我的期望。“母亲还对我说:“孩子,你要为喜欢的事业多做一些贡献。要为国家多做一些好事,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

与母亲的这次促膝长谈,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这种欣慰不仅仅源于取得的一些成绩——我所率领的微软研发集团已经向微软的重要产品贡献了超过250项技术,在国际顶尖的学术会议和期刊上累计发表了3000多篇论文。更重要的是,我直接或者间接地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高端科技人才,那是传递我们梦想最弥足珍贵的部分。也是我向母亲、向微软、向祖国、向顺利发展的中美关系交出的成绩单。

二〇〇六年七月一日,在母校中国科技大学郁郁葱葱的草坪上。一九七八级少年班的成员们相聚在了这里。

阔别母校二十六年以后,当年舞勺之年的少年郎,现在都已变成了年届不惑的中年人。毕业以后,我们各奔东西,其中多数都留在了北美,所以以前的聚会也多选在了海外。而现在,我们又相聚在安徽合肥,思忖着要为母校,要为祖国做点什么。

我很遗憾自己没能参加这次盛会,但所幸的是在此前的五月十日晚,我曾经回到过母校。当时,我做客“中国科大论坛”,与师弟师妹们回忆了当年的校园岁月,也分享了微软的创新战略。

这次聚会以后,同学们继续着每年相聚的传统,聚会的地点也由美国转到了中国。他们和我一样,与祖国发展脉搏的互动越来越紧密了。

曾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对我说,孩子总是会离妈妈越来越远的,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孩子刚出生时被母亲抱在怀中,慢慢挣脱怀抱蹒跚学步,最后远离母亲求学在千里之外。但是在母亲放飞我的梦想,让我学会独立和成长的同时,我的心却从来没有远离过母亲。

同样的,在海外多年,一种割舍不去的情愫始终挥之不去。我离家乡的地理距离远了,内心的情感距离却更近了。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是我们始终怀着一颗中国心。这些年,更是穿行于中美之间,努力成为中美科技交流的信使和桥梁,亲身经历了两国科技的长足发展与进步,也见证着彼此之间日益增长的友谊和交往。

偶尔抬头仰望浩瀚星空,我期望自已能象一颗恒星,虽然平凡,却能用光线连接起周围的星云和星系,用自己的光芒,传递明亮的讯息,传递梦想,生生不息!

话题:



0

推荐

张亚勤

张亚勤

64篇文章 9年前更新

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1989)。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 多媒体通讯及 Internet 方面的世界级专家。

文章